首席分析师露出“狼牙”,头部券商国泰君安为何神隐?
炒股就看,狼牙权威,首席师露商国专业,分析及时,部券全面,泰君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何神
来源:券业行家
并不平静的狼牙清明节,来自某位首席的首席师露商国深夜聊天记录,引爆圈内外热议。分析而在当事人道歉之后,部券行家又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泰君地方。
狼性十足的何神口号
清明假期,一段日期显示为2022年4月4日凌晨的狼牙聊天记录,出现在行家所在的首席师露商国群内。“闭关加班”的分析行家,全程吃瓜。
由于聊天记录有点长,行家去掉了部分截图,可下滑查看。
大略翻了翻,这位深夜发声的券商人士“覃汉”,为了达到“在全研究所小组排名第一”的目标,要求其组员“不管任何手段”“往前面冲”,“必须要疯狂轰炸,一直把客户炸吐为止”。
他还表示,“每个人必须都要进化成一匹吃人的狼”,“碾压”包括广发、国盛、华泰在内的同行。“不说派点,工作量上无法超越”,就要被开除。
隔着网络,行家都觉得,露出了“狼性的獠牙”。
顺便提一句,“覃”字的两个读音均是姓氏,行家一时也不能确定应该怎么读。
资历久远的首席
那么,谁是覃汉?
据媒体报道,覃汉现任国泰君安固收首席。中证协信息显示,覃汉的任职资历颇为久远:自2012年7月起任职于;2014年3月,他跳槽国泰君安,同年6月担任分析师至今。
此前,行家曾在《2021年度券商人员榜》一文中,统计了了券商分析师人员的变动情况。2021年底,国泰君安共有分析师137名,位列行业第三,较2020年底净减少5名。
截至目前,国泰君安共有分析师136名,其中2名为2022年内新增。
于鸿光,曾在担任分析师,2021年2月加入,2022年2月入职国泰君安,继续担任分析师。
敖丹丹女士,2011年10月入职,2012年11月加入民生证券,2014年5月获得分析师资格。2015年8月起任投资顾问,2022年1月加入国泰君安,任分析师。
2021年内,国泰君安新增10名分析师,仅有一位是从“挖角”的分析师,其余9位都是“内部培养”,还有一位由投顾转型为分析师。
连续暴增的成果
据已经披露的上市券商年报,国泰君安稳居营收第三,净利润第二。而这家头部券商的研究业务,也颇有看点。
国泰君安表示,公司加强研究团队建设,打造卖方研究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对业务发展的研究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共完成研报6,728篇,举办电话会议1,025场,开展对机构客户线上及线下路演13,321人次。而在2020年,国泰君安共完成研报6,039篇,举办会议1,142场,路演11,691人次。
在研究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机构客户规模也连续出现两位数增幅:2020年至2021年分别为4.8万户和5.3万户,同比增幅分别为11.8%和11.0%。
此外,国泰君安在2021年初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将原研究与机构业务委员会和交易投资业务委员会合并调整为机构与交易业务委员会。2021年5月,国泰君安研究与机构业务委员会总裁张志明,曾公开接受媒体采访。
而从更为“实在”的创收来看,国泰君安2021年度分仓佣金为7.56亿元,同比增长43.29%,目前排名第10。
人均背后的计算
虽然国泰君安未在年报中披露研究人员数量,但以2021年底分析师人数计算,人均创收555.88万元。考虑到分析师数量在2021年内有所下降,2021年的人均创收增幅还要更高。
行家据“三张表”数据统计,国泰君安2021年度员工薪酬为95.82亿元,同比增长4.89%。人均薪酬71.82万元,折合月薪5.99万元,较2020年度人均5.01万元同比增长19.49%。
而在前述首席的“输出”中,用来作为业绩标杆的榜样人物,其月薪从2万增加到4万多,似乎也是“被平均”的对象。
与此同时,国泰君安的主要高管,倒是稳定的保持在日入万元级别。
其中,在2020年与2021年均“满期”履职的三位高管——副董事长、执行董事、总裁王松先生,执行董事兼董秘喻健先生,合规总监张志红女士,其薪酬同比增幅均超过一成。
致歉之后的神隐
事发两天后,当事人于4月6日晚间发布致歉信:
“本人日前在内部工作群中,表达不当,言辞过激,激励员工的方式方法简单粗暴,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违背了行业文化和公司价值观,对此深感愧疚。经过深刻反省,今后定将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言行。在此,对给业界相关同仁造成的困扰和挤占网络话题资源一并致歉。”
然而,无论是前述研究与机构业务委员会总裁,还是国泰君安高管,均对此保持沉默。
另据媒体报道,国泰君安正在内部排查,要“揪出”是谁将此事曝光。这大有一种“做得说不得”的意思。
行家并非利益相关,却依然有话要说:姑且不论前述言论是否合适。但就此导致的舆情,引来券商同行的围观,是否会危及头部券商的声誉呢。
行家少时夜读春秋,曾有所感:赵穿弑晋灵公,董狐将“赵盾弑君”写入史书,原因是其身居高位,不主动“切割”,坐实了“幕后主谋”的身份。
如今,国泰君安高管对研究所头面人物的“出格”言行,是否要加以约束或指正?又是否涉及合规问题呢?
相关文章:
- 华创证券:维持华润啤酒强推评级 目标价90港元
- 腾讯控股:回购107万股,共耗资约3.51亿港元
- 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来了!中国人寿、国民养老保险等6家险企7款产品入围
-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 美国11月Markit服务业、制造业PMI初值均不及预期 经济存在进一步陷入衰退可能
- 中国外运11月22日斥资约244.72万港元回购108万股
- 近30万股民“无眠”?刚刚,股价真崩了!更有突发大风暴
- 小鹏汽车50亿成立汽车科技公司
- 直击2022年金融街论坛|探索新市民金融服务更多可能性
- 零售商入局折扣店,止亏还是试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