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引爆市场后,下一个会轮到AR吗?
Meta的引爆元宇宙遭遇现实尴尬。
近日,市场一份Meta的后下内部文件显示,目前Horizon Worlds的引爆月活跃用户总数已不到20万,这与Meta最初设定的市场年底前达50万目标差距明显,元宇宙难掩“长期乐观,后下短期悲观”的引爆态势。
而在另一边,市场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更在采访中给元宇宙泼了一盆冷水,后下他表示,引爆带来下一次互联网革命的市场不是元宇宙,而是后下增强现实(AR)。在他看来,引爆AR是市场一项变革性技术,很快就将像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一样无处不在。后下
近日,罗永浩的AR创业公司 “Thin Red Line”完成近4亿元天使轮融资,又掀起了业内对AR的关注。据悉,本次融资由美团龙珠领投,经纬创投、蓝驰创投等九家机构跟投,美团龙珠创始合伙人朱拥华代表美团方出任董事,并计划于10月底继续开放新一轮融资。目前Thin Red Line的估值范围为10至15亿元。
陀螺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6至2022年上半年间,AR/MR相关融资从2019年开始稳步回升,2021年的AR/MR投融资案例数量达到338起,总融资额达到554.4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了一倍以上。2022年上半年,AR/MR的投融资案例达到了172起,金额达312.6亿元。
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AR设备目前已进入到个人领域,但离通用化和普及化还有距离。然而行业发展势头不容小觑,根据Strategy Analytics预测,到2027 年,全球专用AR头显设备市场出货量有望达到6000万部。
Meta向左,苹果向右
去年年底,扎克伯格提出了他对元宇宙的美好愿景。他认为,在未来,人们将在一个虚拟世界中工作、聚会、学习和娱乐,为此,扎克伯格投资了近100亿美元,将Meta的未来押在了虚拟现实上。
事实上,Meta的VR头显确实垄断了市场。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VR头显出货356.3万台,其中Meta份额占全球VR市场的90%。截至今年6月,发售于2020年10月的Meta Quest 2全球销量超过1480万台。
然而其开发的VR平台Horizon Worlds却屡屡遭到全网群嘲。近日,一份Meta公司的内部文件显示,Horizon Worlds的月活跃用户总数不断下滑,目前已不到20万。
Oculus VR联合创始人Palmer Luckey直言,Meta旗下的元宇宙平台Horizon目前来看确实不是一个好产品。但他同时认为,虽然目前很糟糕,但未来可能会很惊人。
这其实与扎克伯格的计划相差无几,“元宇宙的投资并不能立刻带来利润,预计或许到这个十年的晚些时候,或会更像个真正的商业故事。”
元宇宙遥远且模糊的未来让很多公司持怀疑态度。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并不看好元宇宙是未来的趋势,“VR可以经常使用,但不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
他将目光转向了将信息叠加在物理世界上的增强现实(AR),他认为,AR是一项变革性技术,很快就将像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一样无处不在。
此前,库克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上表达对于AR的重视,甚至宣称其是类似智能手机一样的革命性技术。鉴于苹果在iPhone、iPad和Mac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苹果对AR的看好,或将吸引更多人进入其硬件、软件和服务生态系统。
在选择AR的理由上,罗永浩与苹果是类似的。他认为,VR的本质更像是游戏机,AR才是下一代计算平台。今年6月,罗永浩宣布在债务接近偿清后,将重心转向AR(增强现实)创业项目。具体到公司计划上,他表示,硬件团队会每年研发一款工程机,原则上不对外发售,仅限内部开发使用,直到商业化条件和整体环境大致成熟再开售。
“如果过程顺利,再加上一点运气,我们想在AR时代做出一个像2007年的iPhone+iOS一样的东西,成为下一个平台上类似苹果一样的公司。”直接对标苹果,罗永浩的口气不小。
那么这是一门好生意吗?
走向C端
IDC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VR/AR终端出货量达到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其中VR头显设备出货量达到1095万台,AR设备只有28万部,且八成出货量都为企业用户。可见VR与AR虽常被同时提到,但在发展上两者并不同步。
深圳市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协会秘书长钟建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AR相比于VR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AR的技术壁垒相比VR较高;其二,AR目前比VR少很多的应用;其三,AR产品的价格普遍比VR高。
这无非对应着科技产品走向C端必然面临的几项挑战:技术成熟度、内容生态、成本与价格。
技术方面是主要的原因,AR的产品特性决定了其需要在以轻便性、可穿戴性为前提的情况下,尽量展现出大的算力。祝铭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VR目前通过一些妥协产品化更早成熟,而AR恰恰相反,能做的事就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越轻越好,但用户对信息的贪婪是不能去遏制的。“这种矛盾其实比VR要大得多得多。”
除此之外,显示与光学是AR的核心技术,目前市场上方案各异,各有利弊。以光学棱镜为例,虽然技术已经成熟,但视场角(FOV)很小,除了用于提示外几乎没有适合它的应用方向;另一方案Birdbath虽具备了更大的视场角,但仍略重于传统眼镜,很难做到极致的轻薄;光波导方案解决了重量问题,同时也拥有了大FOV,但技术较为复杂,仍处于技术优化和规模量产的前夕。
祝铭明认为,单凭技术的难易度和先进性来谈论产品好坏,这中间并不存在强逻辑关系,光学技术与产品形态不存在孰优孰劣,只有针对场景是否合适。
但站在消费端显然面临更大的挑战,“消费用户对产品的要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消费者角度,希望它有不亚于VR的大视场角、堪比普通眼镜的轻薄程度甚至希望更轻、能够支撑一天甚至更长时间的续航、不伤眼以及足够丰富好用的应用等。”祝铭明表示。
随着AR设备在光学、显示等关键部件取得突破,消费级AR头显的价格将不断降低,Strategy Analytics预测,AR平均售价将从2020年的超过800美元下降至2026年的500美元以下,降幅约38%。
而内容方面,其完善程度往往和市场的成熟度相辅相成。随着AR不断发展,量产规模逐步提升,有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到AR硬件和软件领域,整个生态也会因此而繁荣。
祝铭明认为,2026年,将是AR这个行业的关键时间,AR是否将成为普及的通用终端需要拭目以待。“无论关键部位、整机产品以及软件开发,还是AR眼镜中芯片、光学、电池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现在都在不断突破中。”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公开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 从产地仓库到居民家中,食品企业如何应对物流压力?
- 西媒:全球汽车销量回退十年 欧美制造市场份额下跌
- 欧洲不再购买俄罗斯天然气,谁得利?
- iPhone 14 Pro机型交货时间拉长,摩根大通已下调苹果目标价至151美元
- 双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增至50万元 江苏姜堰上调贷款最高额度
- 上海外卖小哥在桥洞下打地铺?饿了么、美团回应
- 工信部:按照“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来组织生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 同程旅行三季报:亏损9394万元,月付费用户上升9.5%
- 361度:主品牌产品一季度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取得高双位数增长
- 麦格理:维持海尔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升至47.9港元
- 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机构名单出炉 23家商业银行、11家理财公司入选
- 易纲: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支持是比较有力的
- 应对能源危机 德国2023年新增净负债预期猛增
- 苹果507页诉讼文件曝光:指控Corellium以恶意目的制造iOS虚拟化工具
- 美对华大打芯片战 美企却慌了
- 中信证券:维持快手-W买入评级 流量与商业化有望协同发展
- 日均新增2.22万例,为何疫情居高不下?低风险区怎样防控?医院发生疫情是否封控?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巨大
- 2比1逆转德国队 日本队为亚洲球队再胜一场
- 泽达易盛及*ST紫晶财务造假被罚2.4亿 上市两年市值蒸发213亿或被强制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