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机构预计降准很快落地,不排除同步降息!本月会“双降”吗?!

机构预计降准很快落地,不排除同步降息!本月会“双降”吗?

时间:2025-07-06 18:37:51 来源:头一无二网 作者:焦点 阅读:562次

原标题:机构预计降准很快落地,双降不排除同步降息!机构降准降息本月会“双降”吗?预计

4月被视为货币政策加力的重要窗口期。如今,快落降准只待落地,排除一些市场机构进一步指出,同步不排除本月将迎来降准+降息的本月“双降”大招。但也有机构认为,双降当前货币政策还面临着平衡内外部均衡的机构降准降息挑战,降息可能性有所下降。预计

分析人士指出,快落当前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排除大格局未变,降息与否取决于经济表现。同步即将公布的本月一季度经济数据颇为关键。

降准要来了

4月降准基本已无悬念。双降

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参考之前经验,不少机构人士预计,新一次降准大概率于4月落地,最快本周就可能宣布。

来源:国金证券

还会降息吗?

市场关心的是,除了降准,还会降息吗?

一方面,从历史上看,“双降”的情况发生过,最近一次是在2020年4月。

具体看,2008年10月15日降准落地,15天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调降;2008年12月5日降准落地,18天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调降;2019年9月16日降准落地,4天后,1年期LPR调降;2020年4月15日,央行降准降息同时落地;2021年12月15日降准落地,5天后,降息落地。

另一方面,当前实施“双降”存在必要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国际国内环境出现一些超预期变化,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稳住经济基本盘已是当务之急,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适时加力更显迫切。理论上,降准降息均在工具箱中,进一步运用皆有可能。

但与此同时,在中美经济与政策背离加重的情况下,中美利差倒挂,汇率波动及跨境资金流动加大,货币政策面临平衡内外部均衡的挑战。

人民银行此前指出,在开放宏观格局下,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还需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协调好本外币政策。但也明确,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矛盾时,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应以内部均衡为主同时兼顾外部均衡,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分析人士指出,国常会明确部署降准,凸显了稳增长的政策主线,也是对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的彰显。这有助于打消对货币政策取向的担忧,但不能说明海外形势变化不会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造成任何影响,毕竟平衡的难题是客观存在的。

目前看,机构对于进一步降息的看法分化。

认为可能降息的机构不少,理由主要是“稳增长”。如研报称,降准短期内或将落地,同时不排除“双降”的可能。

粤开证券报告称,当前中美实际利差仍有一定缓冲空间,且中国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仍较景气,都极大缓解了货币政策受到的外部压力。短期内我国货币政策仍将坚持“以我为主”,对冲经济下行压力,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也有机构认为降息可能性有所下降,理由主要是“兼顾外部平衡”。如研报称,当前国内货币政策在发力稳增长的同时,也需兼顾外部平衡,继续下调MLF和逆回购利率的可能性有所下降。

最近发布的一份研报表示,历史上,在内外平衡压力增大期间,央行基本未动用过政策利率工具,更多是通过数量型工具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综合考虑稳增长和平衡内外部均衡的问题,财信研究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加力或为主导。理由在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决定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健偏宽松的总基调。

研究人士指出,当前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大格局未变,降息与否取决于经济表现。

有机构称,考虑到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逻辑上来看降息仍有可能性,毕竟从历史上观察,降准后是否降息,核心在于经济基本面怎么样。

综合看,“降息”依然是政策可选项,可能性无法排除,但概率要小于降准。

对于权益资产来说,研报指出,未来国内资产价格主要还是看我们自己的政策。“只要走正确的路,就没什么可怕的。”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 达美乐披萨订购800辆雪佛兰Bolt电动车
  • “西方与中俄无法脱钩”
  • 美联储Barkin敦促保持高利率以避免重蹈1970年代的覆辙
  • 每日优鲜被约谈后仍未给出退费方案 用户及供应商等多方受累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黑箱趋于透明,全球持续探索人工智能立法
  • 车险综改后首份交强险成绩单出炉!去年承保机动车3.23亿辆,车均保费767元,承保亏损44亿元
  • 司法拍卖+表决权委托 ST联建迎来新东家
  • 长城证券76亿定增落地 3家券商同行成十大股东
推荐内容
  • 哪吒汽车副总裁兼商贸公司总裁周江: 智能化技术成汽车产业新竞争点
  • 携手并肩,努力实现更高水平合作——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区域合作分论坛侧记
  • 8美元击垮出海讨债人,PayPal遭中国卖家质疑
  • 首届健康照护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肖星:再保险要坚守本源 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 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